大众点评是一个奇迹般的“慢公司”,创业十年,在本地电子商务市场南征北战,无论是口碑网,爱帮网都无法挑战其老大的市场地位。踏实的团队也堪称浮躁的中国互联网的奇葩了。
在美国Yelp上市后,大众点评并没有亦步亦趋,而借着移动互联网和团购的两大概念,继续巨额融资,打造中国的Yelp+Foursquare+Groupon的本地电子商务巨无霸。
曾经大众点评的一位投资人在按照7个亿美金的估值投完大众点评后,曾和我讲过一句话,我们按照7个亿美金的估值投,是赌未来会有700亿美金的估值。
2011年团购市场风云突变,在全行业亏损的压力下,大众点评不得不在2012年继续融资;而美国资本市场依旧低迷,曾经一位接近点评内部管理层的朋友和我说,就看2013年了,如果能上市大家皆大欢喜,如果上不了,可能不少管理层都会选择离去。
大众点评究竟应该独立上市抑或选择一家互联网巨头进行并购是不少朋友关心的话题,我受雷锋网邀请,抛砖引玉写成小文,只代表本人个人观点。
大众点评应该选择并购,理由如下
1. 从市场角度来讲:大众点评所面临的市场远比百度和阿里复杂很多。
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城市发展极不均衡,物流交通沟通成本高昂的国家。别说一二三线城市差异很大,即使北上广的消费和折扣行为也迥然不同。在上海,精明的上海人,会对优惠券精确到比如92折,93折这样小数点后两位;
但是在北京,一个热门的餐厅,老板会给忠诚的客户以预付费卖卡的方式来进行折扣优惠;比如充5000,打9折,充1万打八折。大众点评原有的“Yelp”模式,会因为地域化差异大而造成理解市场的成本高昂,无论是销售或者管理成本都会高昂不下。
大众点评遇到的市场的第二大挑战是在于餐饮业的倒闭率高,而且发展极不均衡。由于租金和人工逐年增加,加上中国人在餐饮业相对淡漠的品牌意识和运作能力,餐饮业的年倒闭率为8%。
另外没有倒闭的店中也有不少是经营不下换新老板;一旦换新老板意味着很多的商业合同就要重新谈判,增大了销售成本。中国餐饮业往往是好餐厅不愁客户,而差餐厅怎么做广告都没人来的两极分化的窘境。
针对富人,公款消费的餐厅,并不依赖大众点评;甚至有时他们对和点评进行合作都会有疑虑,生怕点评带来的客户并不是他们的目标客户。而屌丝常常光顾的沙县小吃等街头小店也不是大众点评的目标市场。
2. 点评的竞争力是在于其对海量商家数据的掌握,并搭建了一个强大的销售体系。
这一点有点象初期的阿里巴巴。问题在于,大众服务业远比阿里巴巴面对的工厂主的客单价低,毛利也低。另外以销售为导向的公司架构,会造成公司的扩展性低,管理成本随公司规模成几何级增长,公司业绩严重依赖于销售签单。
比如国庆放7天假,对淘宝和百度来讲都不存在着业绩影响问题,但对大众点评来说,就可能当月少掉四分之一的生意。大众点评在切入到团购后,可以部分解决其商业模式存在的硬伤,但团购本身目前依旧难被称为一个成功的模式。
Groupon在全球大部分地区和商家签单有50%的毛利都经营惨淡,很难想象流量成本高昂的中国毛利只有10%左右的团购可以独秀一帜。团购同时也对大众点评原有的业务多少会产生冲击。
很多客户会更愿意让大众点评帮其直接通过团购销售,而不是花钱在点评平台上做可能打水漂的广告。
3. 点评遇到的第三个难解的问题是新模式的崛起。
微博和微信平台的崛起,让商家获得了直接和消费者建立关系的方式。微博是一个弱关系的媒体传播平台,非常利于商家通过内容营销(美食照片天生就是好的内容)传播给潜在的客户。
无论是商家自己的官方账号,抑或是通过“上海小资美食”这类各种美食类,都市生活类账号,商家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传播能力无疑比原来互联网1.0的时代加强了许多。
而微信作为强关系社交平台,一方面朋友圈可以方便朋友进行信息分享;另外一方面公共账号让商家对忠实客户拥有了直接的客服和会员管理能力。点评虽然依旧是第一大的本地电子商务的移动客户端,但相比较微信,总盘子依旧小很多。
另外,新模式的崛起不仅仅是对大众点评产生冲击,实际上微博和微信对新浪和QQ的传统业务也一样有冲击;区别在于,每一家互联网巨头都有现金流巨大的业务支撑着;如百度的搜索广告,阿里的电商广告,腾讯的游戏:这让巨头有足够多的筹码可以后发制人。
4. 大众点评的第四个挑战是资本市场的持续低迷,零售业放缓,经济下行,及管理层的焦虑。
这几件事情几乎是连在一起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后的结果却可能对大众点评不利。
中国经济黄金十年的逝去,人口红利的减少都造成了目前经济下行和零售业放缓的状况,这让大众点评的持续增长会遇到挑战,而美国资本市场目前无论对中国概念股的利润和成长都有着比过往严苛的多的要求。
当上市不易,管理层的股票期权无法快速兑现,在中国浮躁的互联网环境下,肯定会对优秀人才的保留有所影响。大众点评过往十年是一个慢公司的节奏,这个独特的风格有优点也有缺点。
优点是做事情很踏实,很长线,很细致。
缺点是也的确丧失了很多机会。
我一直认为,大众点评应该毫不犹豫的在数年前上市,但点评希冀自己成为中国Yelp+Foursquare+Groupon的巨无霸结合体后再上市的目标今天看来在战略上不无瑕疵。
如果大众点评出售,那么究竟应该卖给百度,抑或是阿里呢?哪一个对大众点评才是好的婆家呢?
让我们来从三个方面来看这个问题
1. 商业模式
百度的商业模式是搜索广告,阿里的商业模式已经从过去的纯广告,到现在的广告+交易佣金+金融。大众点评既有广告收入,也有目前团购带来的直接交易收入。
从广告模式方面更像百度,因为百度客户是中国千万的中小企业主,而大众点评客户主要是中国千万的商家。
而阿里的客户是在其体系内孵化出来的网商。换而言之,阿里对其客户的控制力和影响力远高于百度和大众点评。
从团购和交易模式来看,大众点评更像阿里。至少团购也是一种电商,而聚划算是最大的实物团购平台,而阿里投资的美团是最大的服务团购平台。
2. 战略价值
百度对一切搜索都感兴趣,无论是入股去哪儿,安居客都可看到百度在搜索称王的决心。电商业务百度一直都做不起来,更不用说更复杂的本地电子商务。
移动互联网业务百度和阿里的布局和腾讯相比都不算优秀,但明显阿里的淘宝和支付宝双剑更占优势。所以对点评这样一张拥有本地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网的双重船票,对百度来讲战略意义很大。
对阿里来讲,固然收购大众点评,加上美团可以一举在本地电子商务市场称霸,但性价比来说,不一定划算。而从地缘来讲,无论是偏安杭州的阿里,抑或身居帝都的百度,都对以上海为中心的大众点评有战略价值。
3. 企业文化
百度是一家产品能力平均,但营销做的极好的公司。阿里是产品和营销比较平均的公司。大众点评营销基因都弱于两巨头,产品能力也不能算好。
基本来讲,处于上海的互联网公司,产品能力都比不上北京,杭州,和深圳的公司。从地域文化来讲,很明显同是上海和浙江的文化更接近,更容易沟通;而无论是帝都的文化抑或百度的文化和大众点评身处的上海文化都有不小差距。
但另外一个层面上来讲,阿里极其独特的企业文化,也有可能让被并购公司更难融入。
亲爱的读者,经过上面的分析,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标杆。阿里抑或百度,究竟哪个更适合“大众点评”这个漂亮的姑娘?每个小伙儿都各有自己的优势,也都各有自己的劣势。
如何选择,就看姑娘自己的。不过可千万别再拖了。姑娘18一朵花儿,28就是渣了。赶紧乘着现在还年轻漂亮,把自己嫁个好人家。中国目前的互联网格局,注定了是寡头垄断,只要能被并购,也算是皆大欢喜了!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